审美哲学的范畴_美学学习心得感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美学学习心得感语 (第17/19页)

艺术意象,在主客T交融、物我两忘的基础上,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、富有形上本T意味的境界中。意境的提出: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、情境并列提出三境之一。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”。宋严羽以佛教的禅境b喻诗的意境。清末明初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“境界”

   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:联系: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,因为二者均是主T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,都要求主客、物我、情景之间的谐调、浑契。区别:1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,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,意境深邃,意象广阔。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,它是主T心灵突破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、灵奇的审美境界,从意象走向意境,是从有限走向无限,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。3在中国文化中,意象属于艺术范畴;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,其范围广阔无涯,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。

    八、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。艺术

    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、意程艺术接受本质上仍是一个意象生成的过程,接受者所欣赏的仍然是艺术意象,但是必须借助于符号形式。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的过程中,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T意识重建意象。因为艺术符号的特殊X,它对其意义的表达只能通过象征与暗示,所以艺术接受者就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原始意象。而是根据符号的暗示引导重建意象,因此,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。艺术接受是个阶段X的过程,其中阶段X的变化,指的是接受者移默化、能动X四、美育的功能:怡情养X、化X起伪。五、美育的目的:最高目的就是造就一种审美的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